【事件報導來源:1000105各大報文:吳秋蓉】


<
事件摘要>

植物人王曉民因為17歲的那場車禍,在病床上躺了近半個世紀,去年3月於高雄逝世,享年64;而王曉民也是台灣爭取安樂死的首例。當年正值荳蔻年華的王曉民就讀於北二女(現為中山女高),並擔任管樂隊指揮,上學途中,卻遭到計程車從背部追撞成為植物人。王曉民的父母不忍愛女生命就此停止,數十年來日以繼夜照顧她,期盼她奇蹟甦醒的那一天。但隨著時間消逝,王曉民的父母年紀越來越大,照顧王曉民也越來越吃力,倆老心理明白,王曉民再也站不起來了。倆老擔心自己死後,王曉民無人照顧,於是開始向政府、總統請命,希望能讓王曉民合法安樂死,但都沒有回音。最後倆老因癌相繼過世,3位妹妹不離不棄,將她送到安護中心繼續照顧,而王曉民也在去年3月離開人世


<有關保險>

昨天在整理上週剪報時,才看到20101231日 聯合報報導國內實施安寧緩和條例多年後,由立委提案連署的修正草案,可望納入家屬可在出具同意書的條件下為病人拔管安樂死的新聞,沒想到今天就看到王曉民病逝的新聞。

對於我們這個世代而言,王曉民是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悲劇人物。17歲荳蔻年華,因著一個意外,無從選擇、無法康復的癱躺了近50年,不僅自己美好的生命一夕生變,愛她疼她的整個家庭也因此共同承擔了不幸與痛苦。記得曾在某個報導裡,看到王曉民父母的最大心願,就是比她多活一天…這樣真摯的情感與萬般的無奈,令人深感不捨與唏噓。

醫療科技日益進步,使得國人的平均餘命不斷拉長,但是活得更久並不代表活得更健康。我們該多加關注的,應該是~也就是以原有的平均餘命為基礎,扣除因不健康狀態損失之年數,而調整的平均餘命狀況如何。相對地,也就是應更加重視「不健康平均餘命」,亦即萬一真的遭逢不健康的狀況,該如何自處的問題。

依據內政部統計,國人身心障礙人數日有增長,若深入探究必會驚訝的發現,除非65歲以上身體機能老化而致的相關狀況外,18-64歲的非老年人加總也有逾60萬的身心障礙人口。換句話說,遭逢失能狀態並非老年人的專利,而箇中主要原因是造成身心障礙的原因不只疾病,還包括不少的意外因素。



沒有人希望遭逢不幸,但數據顯示
每年總有不少不幸的家庭或個人須面對那個不願意面對的「萬一」。更可怕的是,萬一若真的發生,代表的便可能是必須面對像王曉民的家庭所經歷的可怕夢魘。尤其一般消費者所規劃的醫療保險,多只能解決住院時的醫療風險,但不住院的風險卻更令人無力。

所以,在我們健康之時,當為可能遭逢到的萬一預做準備,至少若真發生不願發生的憾事時,我們可以依靠的不會只是家人以高昂代價所傳遞給我們的愛,而我們也可以避免讓無條件愛我們的家人減輕經濟重擔所帶來的更加劇的苦痛。相關保險請點閱以下「延伸閱讀」之連結。


延伸閱讀
建構完整醫療防護網 規劃健康保險應面面俱
                   健康醫療升值,長期照護不可少
               

 

垂詢請洽江凱偉處經理團隊 或來信lawkaiwei@yahoo.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awkaiwei 的頭像
    lawkaiwei

    錠嵂保險經紀人 台中二處 江凱偉處經理團隊

    lawkai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